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515期
2009-10-25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【莫拉克風災重建】
  【特別報導】
  【特別報導】第十一屆國際慈濟人醫會年會
  曾老師的真心話
  人文教育
  發現歡喜
  喜樂證言‧馬來西亞
  厝編頭尾一起來‧高雄
  寰宇慈濟
  百川歸海
 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(二OO九年九月)
  隨師行腳‧攝影筆記
  晶瑩童心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515期
  做繁榮萬物的一滴水

◎證嚴上人主講  編輯部整理
  講於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十月七日至十八日

百年大樹,敵不過小小白蟻蛀蝕;
強壯人體,耐不住微細病菌侵襲;
浩瀚地球,禁不起眾生共業破壞。
不做啃蝕大樹的白蟻,
要做恆常滋潤大地的水滴,
讓萬物欣欣向榮。


一日連著一日,一年連著一年,每天都在分秒消逝中過去。十月十六日是慈濟醫學院十五周年,也是慈濟教育志業二十周年。回顧篳路藍縷的過去,實在非常辛苦:慈善工作迢迢難,建醫院坎坷非常,而創設醫學院,更是難上加難。

一九八六年花蓮慈濟醫院啟業,培養良護、良醫的工作不能等。為了培育純良、有愛心的白衣大士,突破萬難在花蓮創設護專;一九八九年九月十七日慈濟護專開學,開啟了慈濟教育志業。

緊接著所有人力、物力,都投注在建立慈濟醫學院。五年後,一九九四年慈濟醫學院創校開學,校歌中「誓願眾生為至親」,正是希望醫學生能視所有病苦者為親人,醫「病」又醫「心」,看「病」也看「人」,尊重生命、發揮良能,「醫病醫人醫得平安共享」。

回想創校初期,花蓮地處偏遠,召募師資實不容易,不過還是有許多老師不求回報加入。開學時校舍尚未全面完工,校長、老師還親自掃地、布置環境。而當時踩著板模走過來的醫學生,如今都是醫院獨當一面的主治醫師了。

教育如同種樹,要讓小樹長成大樹,需要「喜捨」。在慈濟,除了老師用心教育,還有慈誠懿德爸媽用愛陪伴,引導學子往人生正向發展——懂得孝敬父母、尊重師長、親近善友、認知生命價值;最重要的是建立人品——善盡人的責任和使命。

這分細水長流、愛的滋潤,讓小樹充分長成大樹,結出了纍纍果實。慈濟培育出來的學生,皆在職場樹立好口碑。

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安邦分享,二十年前他決定來花蓮時,師長和朋友都告訴他千萬不要到花蓮,「那裏很偏遠、生活很苦,如果電線桿有長腳,也會跑掉!」

他到花蓮這二十年來,的確很辛苦;因為人力不足,即使是主治醫師了,還是要跟住院醫師一樣值班、門診、負責病房、急診等。不過,好醫師不怕苦,守護生命就是使命。

因為誠正信實、有愛,才會來到東部,把愛心發揮得淋漓盡致。二十年後的今天,看到這麼多良醫、良護、良師守護在東部,實在令我感恩!雖然不捨大家的辛苦,不過希望人人都是鑽石,愈磨愈亮。

慈濟四十多年來,從慈善而醫療、教育、人文,從四大志業到八大法印,點點滴滴都是人人合心,「一步八腳印」走過來——跨出一個腳步,要踏八個腳印;也就是抓緊時間,八步當一步跑、一秒鐘當成八秒鐘用;用真誠、用心血鋪路所創造出來的。回顧歷史,每個過程都是動人的篇章。

去除心靈災難——
要成就人人的好事,
不要起惡念、惡行,
為利益自己毀謗他人,
讓好事變調。

一九九八年喬治颶風重創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多個國家,多明尼加是其中之一;美國慈濟志工前往重災區拉羅馬那勘災,發現一座垃圾山旁住了一群貧苦人,每天垃圾車來傾倒時,婦女、孩子們一擁而上,找到食物就直接送進口中……慈濟人看了很不忍心,賑災之後,接續長期關懷,並為孩子們建學校。

今年八月八日「拉羅馬那慈濟中小學」第五屆畢業典禮,畢業生有模有樣向父母師長奉茶。看他們跪著端著茶、高高捧起,感恩老師、感恩父母、感恩遠從美國來的師姑師伯們;很令人欣慰。

十一年來,慈濟人從一念不忍心出發,以無私、大愛付出,為拉羅馬那貧民區帶來清新生機,改變了這群孩子的命運;如今垃圾山成了乾淨住宅區,曾在垃圾山搶食的孩子,變成了彬彬有禮的學生;畢業生幾乎都希望繼續升學,有的想當工程師、有的想當醫師……對未來個個都有夢想。

孩子們內心深處清淨無染的愛也被啟發出來了。聽說台灣遭遇莫拉克風災,讓許多人失去家園;孩子們紛紛捐出零用錢說要幫忙,有人甚至還難過得哭了!

儘管他們生活窮困,卻願意善盡己力,實在令人感動。這就是愛的種子,啟發了善的循環。由此可見,生活再貧窮,只要人心純真、有愛,就有希望。

佛典記載,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說法時,長者每天供佛、供僧;有近五百個乞兒為了飽食一餐,也來聽佛說法。一段時間後,這群乞兒受佛法洗滌,了解今生貧賤,是累世的因緣果報;從此不再為食物而來,專程為法而來,並請求皈依佛陀出家。

乞兒們從貧窮苦難人,轉變成清淨修行者,懺悔過去、精進修持,終證得阿羅漢果,到各村莊說法,教導眾生解脫心靈之苦。

不要以為,一個人很渺小,小小力量會有多大作用?微小的善行,經過時間累積,可以成就大善;同樣的,放任身、口、意隨心所欲,恣意妄為,小小的惡長時間累積,也會造成巨大惡業。

正如五百年的大樹,敵不過小小白蟻蛀蝕;再強壯的人,禁不起小小病菌侵襲;地球再大,也禁不起眾生共業的破壞。期待人人不要成為啃蝕樹根的白蟻,要做恆常滋潤大地的水滴,讓萬物欣欣向榮。

眾生共業從身、口、意業開始。要成就人人的好事,肯定、讚歎人人做對的事情;千萬不要起惡念、惡行,為了利益自己,不但不鼓勵還刻意毀謗、破壞,讓好事變調。

希望人人去除心靈災難,時時感恩、付出、結好緣;口說好話、身行好事、心想好意。不怕力量小,人多、心量大,力量就大;每個人盡一分心力,就能為世界帶來希望。

自愛才能得人愛——
慈悲付出,智慧引導,
自愛、人愛、兼愛他人,
彼此互愛,
就是天下大愛。

短短不到兩個星期,菲律賓接連遭到凱莎娜與芭瑪颱風侵襲,數百萬人受災。大水終於退去後,滿地垃圾和淤泥如果不趕快清掃,可能引發傳染病。

災區廣大,慈濟人力很少,如何幫助他們?由於居民普遍窮困,災後又沒有收入,菲律賓慈濟人採取「以工代賑」方式,鼓勵居民投入清掃家園。

慈濟不只提供清掃機具且供應餐食,並在每天清掃完後,恭恭敬敬奉上工資。這分誠意感動許多人,原本每天置身垃圾堆中,擔憂經濟來源、坐困愁城的居民,不分男女老少動員起來,同心協力恢復家園。

看到整個環境乾淨了,家人重新有安身、安心的地方,居民感覺不是在做工,像在清理自己家園一樣溫馨,所以心也開闊了起來。還有居民清掃完自家後,義務到其他地區幫忙,他們說:「我今天不領工資,要當志工!」

這就是用智慧引導。慈濟人帶動起人人互助互愛的精神,不只啟動愛心,同時也啟發了他們的智慧。有居民說:「大家合力把一條條巷道清乾淨,每個地方都乾淨了,自己的家自然就乾淨了!」

要清掃這麼廣大的災區,一個人力量當然不夠。有人投入進來,就要趕緊發揮一己之力配合,這就是「自愛」;人人拿起鏟子,一人一鏟清淨家園,就能讓污濁不堪的街道亮麗起來。

付出己力愛人,帶動起他人的愛,自然兼愛到自己。自愛、人愛、兼愛他人;人人互愛,就是普天大愛。

時時「慎思量」——
戒慎,是時時心存感恩,
虔誠,是彼此相愛和敬。
身、口、意
分秒不離戒慎虔誠

古人說,「順天理者生,逆天理者亡。」天理,就是人倫道德。要順從天理而生活——守本分、盡本事。反之,為了利益自己不惜損害別人,或是利己多、利他少,就是逆天理,會帶來災禍。

《論語》學而篇,曾子云:「吾日三省吾身」。佛陀告誡弟子「一切唯心造」,天災人禍也是人心所造;面對災難,要「慎思量」。

不只是一日反省三次,要分分秒秒戒慎,好好靜思反省——一天之中,有幾次發好心、立好願?若整天都在計較「我對,你錯」,就會對人起埋怨、嫌棄心,結下惡緣。

期待天下無災、社會祥和、人人平安,不是口頭向上天祈求;是身、口、意分秒不離虔誠。「戒慎」就是時時心存感恩;「虔誠」就是人人相愛和敬。戒慎消舊業,更不會引來新的災殃;自求多福,就無災難。

眾生共業,業力共伴、拉扯;善的力量小、惡的力量大,就會被惡拉過去。唯有人心大懺悔、生活戒慎虔誠;還要啟動愛心,時時愛灑人間、膚慰人間,才能撫平人心,消弭天下災難。

苦難人需要大愛膚慰,有福人要用慈付出;這就是慈悲。

法親,就是「美的共同體」;人人把志業當成生命最重要的一部分,無私、無所求奉獻,盡心盡力、過秒關付出。

慈濟人都在菩薩覺有情中,是永恆的法親;「菩薩覺行」,要「師志永恆」——人人都要立師志、跟師父同行;要用「佛心入世」,還要「運慈施悲」。

「靜思法脈,入心勤行;慈濟志願,宏願傳承」,期待人人法髓入心,在人群中運作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,日日勤奉行!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