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日 合成「善氣流」
◆9‧3《農七月‧十五》
【靜思小語】人人心合、氣和,就能合成人間善氣流。
洗淨心室,拓寬生命
有形的水、火、風若不調和,即釀成毀壞建築、威迫生命的大災害;無形的人心欲念,也有不亞於大水、大火、大風的破壞力。與台南和氣組隊座談,上人敦勉,雖然人受災,心靈則要脫困。
「有形的物質被大水損毀,無形的心靈要跳脫受災的苦。只要人平安,有形的損失尚能彌補;最重要的是縮小欲心,莫使水淹欲界。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此『三界』皆在人心——欲念如水、瞋心如火、癡念如風;稍不留意,就會衍生『水淹欲界、火燒色界、風吹無色界』的可怕力量。」
人心受欲念驅使,不斷挖鑿山體,伐木、取礦、開發觀光等,破壞山上水土保持,一旦降下大雨則造成土石崩坍,這就是水大不調。上人慨嘆,自然界稍有不調,眾生即無法安穩度日。
「修行者都希望能修得無漏智慧。其實人人本有清淨智慧,以清淨心聞法,種種道理都能入心。只因心生煩惱無明,使智慧漏了氣。要從災難中得到教育,自我洗除『心室』中的污泥髒垢。」
上人提醒大眾,心不要被物質控制。「人生永遠比上不足、比下有餘,『有一缺九』的人,心靈永遠空虛。只要轉個心念,能夠『有十捐一』,就是最富足的人。」
娑婆世界是堪忍之地,上人勉眾要培養慈悲心,認清生命價值;即使遭遇困難,也要提起毅力克服,堅定續行菩提大道。
心合氣和,珍惜法緣
大乾坤的地、水、火、風不調,導致人間災難;而每個人都是一個小乾坤,人與人之間若不調和,力量亦難結合。上人勉眾心要合、氣要和,人人互愛,遇事才能協力以對。
「人命在呼吸間,無人能知自己壽命長短,但能自我拓寬生命。慈濟人志為人間菩薩,務必開闊心量,心寬念純包容一切,即是『靜寂清澄』的境界。」
慈濟不同於一般慈善團體。上人強調付出後,要有「心無罣礙」的清淨,才能成長慧命;而這必須「引法入心」才做得到。
「慈濟團體最重要的,就是『和』與『合』。心能合,氣才會和;若是團體的『氣』有漏洞,就無法合成一股善的氣流。『漏』就是煩惱,在人與人之間計較、衝突,煩惱愈增,和合的氣就漏失了。」
人各有功能,唯有合齊人人的功能,才能圓滿諸事;上人叮嚀,莫放任生命空過,甚至與人結惡緣。「人格成、佛格才能成;在人群中要以體力去付出、用真誠的心行動,培養佛格。」
與血親或許只有一生一世的親緣,但法親卻是生生世世結法緣。上人勉眾要珍惜此等殊勝因緣。「法親之間應相互尊重、互愛關懷,彼此幫忙、凝聚智慧。互動時要學習相互欣賞,即使看到別人的缺點,也要感恩對方示現境界來警惕我們。」
每個人的一分力量雖然像水滴般微小,但是匯集每一滴水,也能滴滿整個水缸,甚至集結成溪流,匯入大海。上人表示,人多福大力量大,如果社區中每個人都願意付出,一旦發生事故,就有更普遍、強大的力量撫平傷痛。
「人生短暫,何苦計較;付出最寶貴、無私的大愛,是短暫人生中唯一能留下的永恆價值。」上人殷殷叮嚀,要引法入心,將心靈調節得風調雨順。
啟發愛心,培養默契
離開台南分會南下旗山,沿路看視政府提供安置受災民眾的土地,之後抵達屏東。
屏東沿海鄉鎮在莫拉克颱風中受災嚴重,慈濟屏東分會也淹水,志工仍然站在進水的廚房煮熱食,八月八日早上開始挨家挨戶涉水分送……
「便當中的每一口飯,都含藏難以形容的辛苦。吃著便當的人,每一口都應感恩!」與屏東慈濟人談話,上人稱許大家「身受災,但心未受災」,仍致力聞聲救苦的使命;也期勉眾人付出無私大愛時,當引導人人發好心、立宏願,做個能救人的人;如此才能有充足的力量救拔人間苦難。
「人間最有價值的,並非金錢財物,而是清淨無私的愛心;唯有人人接力傳愛,才能擴及廣遠。」
上人感恩慈濟人看到鄉親受災,「如救頭燃」,及時付出,發揮安定人心的力量。「災後能立即動員,靠的是平時默契。默契的培養有賴團體中人人合心、和氣、互愛、協力。」
慈濟人天天都在動員,沒有停息過;上人表示,所謂動員,並非平安無事時就停歇,遇事則慌忙奔走。「在危急時,更需要穩定身心,以慈悲心付出。面對多變的狀況,要藉此長養慈悲、智慧,以彼此間良好的默契共同處理。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