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日 不執愛,不偏愛
◆10‧10《農八月‧三十》
【靜思小語】
用平等清淨之愛普視天下眾生,心胸愈益開闊;用偏執之愛灌注於特定人、事、物,心胸愈益狹窄。
平等,不執不偏
「疼惜眾生是本分,但是不能有所分別。」對北區合心和氣隊組開示時,上人表示,要以平等清淨之愛去尊重、呵護大地眾生;不要起分別心,對特定對象產生偏愛、執愛,甚至當成個人的寵物、玩物。
上人提起早年在台東親見的故事。一位信佛虔誠的婦女,每天都到住家隔壁的蓮社禮佛;她很寵愛一隻貓,常常抱著貓一起來,逢人就稱讚這隻貓很可愛、很乖巧。然而,卻時常聽到她罵孩子的聲音。
「有一天我忍不住問她:『你很愛這隻貓,總是稱讚牠;為什麼卻天天罵孩子?』她說,孩子總是惹她生氣,貓就不會,還會向她撒嬌……」
「我告訴她,佛教徒要口說好話,不要常常咒罵孩子;孩子的行為其實也是受父母影響,所以要多用心,以身作則去帶動、改變孩子。」
一番話開導,婦人仍口口聲聲稱讚懷裏的貓是如何地好,甚至說:「貓好可愛,我想下輩子做貓,受人寵愛……」
「雖已是幾十年的往事,那情景仍深印在心中。」上人表示,佛陀慈悲大愛,普及一切眾生;佛弟子對於不同形態的生命,也要平等珍惜愛護;但不要偏愛、執愛。
「用平等清淨之愛普視天下眾生,心胸愈益開闊;用偏執之愛灌注於特定人、事、物,心胸愈益狹窄。」上人深切叮嚀。
慧命,蓮華化生
曾有海外慈濟人表示,每天透過大愛台聽師父說法,改變了鬱悶不樂的人生。上人言:「心淨即土淨。雖然距離師父遙遠,卻能聞言領悟、依法而行;環境未變,心境轉變了,就能歡喜、感恩地看待一切。」
人都是經胞胎而生,然佛經中有云「不受胎生、蓮花化生」。上人解說,在慈濟藉事練心、藉境修行,「慧命」就能蓮花化生。
「行菩薩道,要前腳走、後腳放。若執著於『功德』,就脫離不了『貪』念。若心像蓮花般清淨,出淤泥而不染;不自我居功,且彼此感恩,則慧命無須經過娘胎,可以蓮花化生。」
慈濟世界裏有萬蕊心蓮,上人勉眾珍惜此美好環境,讓慧命朵朵化生。
福田,合心耕耘
年年都有新受證的慈誠、委員加入慈濟大家庭,上人叮嚀大家要挑起責任,以對待子女的心,帶領新成員。
「欲達到菩提林立,隊組一定要合心耕耘福田。四合一架構並非上下階層,而是平齊運作;合心就是協力,不能自恃資深而自我膨脹,一定要融入團隊,共同付出。」
上人表示,人生「有做」才有價值,合心、和氣、互愛的成員能投入協力隊組齊心付出,最讓師父歡喜與佩服。
「合心傳承給和氣去做布達,和氣布達給互愛去做規畫;各自的任務完成後,就要回歸協力隊組,和新進菩薩結緣。」上人強調,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,有付出,才能受到尊重與敬愛。
「在團體中若總是遭人嫌惡,要自我檢討是否有不好的習氣。」上人表示,投入慈濟,用心用愛付出,已經在造「福」了;但若在付出中,自我膨脹,滿腹貪、瞋、癡煩惱,經常與人爭吵、起衝突,這就是沒有修「慧」。
「有福無慧,會變成阿修羅。」上人諄勉,唯有調整好自心,才能與人合心相容。
要如何才能擔當合心傳承的使命?上人表示,所有委員、慈誠都負有傳承法脈之責;而唯有「知舊法、識新知」且融會貫通,才足堪重任。
《法華經》裏有常不輕菩薩,知道人人都有佛性、都能成佛,所以不輕視任何一個人。上人勉在座合心和氣幹部,對認同慈濟而有心參與見習、培訓者,亦不可輕視,要柔和謙讓、循循善誘。
「見人有錯,不要聲色嚴厲對待。柔和帶領每一位新發意者,是協力門非常重要的一環;要用心,才不致使人退失道心!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