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思「顧家」
撰文‧林美容(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)
「顧家」的人不會常常在外流連忘返,
時常以家為重,做出他們對家庭的奉獻;
大姊大的個性讓我無怨無悔地照顧家人,
說是無怨無悔,也是到後來才有的心情,就是不要去計較。
「顧家」是一項美德,是我們評論成家的男女,有沒有盡本分的詞語,成家了就是要照顧這個家庭,照管這個家庭,「顧家」的人不會常常在外流連忘返,時常會以家為重,做出他們對家庭的奉獻。
傳統的家庭有「男主外,女主內」的觀念,前一陣子在公園運動的時候,聽到一位婦人引用了這句話,然後說她家的規矩都是她訂的,丈夫兒女都要遵守。夏天到了,她沒有開冷氣的話,沒人敢開冷氣;吃飯的時候,她沒動筷子,大家也都不敢動筷子。管家管到這樣的地步,令人驚奇。每個家庭都有它獨自的家庭文化,主要也都是負責顧家的人營造出來的一種氛圍。
我雖然沒有成家,卻也是很「顧家」的人,當然我照顧的是我自己的原生家庭,因為沒有成家,所以家庭的觀念就一直停留在原生家庭,家裏大大小小的事情,都是能幫就幫。
雖然我也有我的住家,一個妹妹離婚後和她女兒也來我家住過,一個弟弟的一對兒女也在我家住到大學畢業,成家或工作。大姊大的個性讓我無怨無悔地照顧家人,說是無怨無悔,也是到後來才比較會有的心情,反正就是不去計較。但是其實比較年輕的時候還是會心理不平衡,覺得沒有得到應有的親情回饋。等到自己生病的時候,還有現在這樣需要照顧老母親的時候,才知道兄弟姊妹多的好處。
兩、三年前,先人的遺骸放到納骨塔的塔位,也是在我和大弟的主導下順利入塔安位,每年清明祭祖,看到先人的塔位,總覺得我一輩子辛苦,所作所為應該對得起祖公祖嬤,以後我這未出嫁的姑婆或許能夠一旁列位。
我看到自己顧家已經顧到這個地步,連死後都要跟先人在一起,這樣的認知可能真的就決定我死後的去處;但是一位親近的法師卻告訴我:「任遨遊」,是啊,身後之事,割捨為要,還有什麼好拘泥的呢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