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627期
2019-02-01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新訊
  特別報導
  靜思精舍生活禪
  親師生‧坦白話
  慈善臺灣
  助人線上
  阿板薰法香
  厝邊好朋友
  老人沒問題
  志工人物誌‧臺南
  志工人物誌‧屏東
  志工人物誌‧臺中
  真情映象
  健康百寶箱
  特別報導
  聞思修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最美的笑容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627期
  好事不能等 即知即行
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講於二○一九年元月一日至十二日

 (畫作/陳九熹)

錯誤的作為該止即止,
不要迷失在其中,一迷就會背道而馳;
利益人群的好事該行即行,
不要浪費任何一秒鐘。

新曆年已過,舊曆年將來,年年這段期間行腳全臺,主持歲末祝福與授證,送福與慧來為大家祝福,也虔誠祈求新的一年是平安福慧年。

過去一年,國際間災難頻繁。去年底在波蘭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,各國代表承認因為工業高度發展,污染空氣,氣候變遷已經到達極端,自然災害愈來愈嚴重;現在最怕的就是地球溫度若再升高,冰山融化,海水漲高,將不堪設想。

如何才能解除危機?就是要降低污染源,減少工業排碳,也要重視環保。氣候變遷大會中,一百多個國家對此有共知、共識,卻無法共行,因為國家利益需要發展工業;雖然「應該」要推動環保,但還是很難做到。

慈濟不只是認知、認識環保的重要,還身體力行;志工與會分享實際經驗,也指出降低地球溫度和減災的好方法就是環保與茹素。

二十多年前呼籲環保時,大家疑惑為什麼師父這麼看重垃圾呢?但不是把垃圾收回來,而是要把資源回收。以前的口號是「垃圾變黃金,黃金變愛心,愛心化清流,清流繞全球」,現在回收價格很低,但環保志工說即使便宜甚至賣不到錢也要收,因為不收就會變成垃圾,焚燒污染空氣、掩埋破壞大地,又會造成多大片的污染源。

但如果收回來好好整理,還可以再製為生活用品,甚至寶特瓶能製成保暖的毛毯,救濟海內外。這些物資從環保菩薩手中產生出來,從無做到有,從骯髒的做到最高級的品質,真的很令人感恩。

環保菩薩智慧高,身體健康顧地球,守在崗位,沒有停歇與休息。他們投入環保的身影,是人間清流,透過影片在國際會議播放,清流也繞了全球,讓海外人士能夠看到。

全球七十五億人口,有八億多人處於飢餓中。為了人們葷食的需求,大量飼養動物,製造許多污染,餵養糧食水草,又和人類爭食物;牠們被拘束在狹小的籠舍,難以活動,最後為了供應人類口欲而被殺,實在太殘酷。

面對地球暖化,不是無法可走。當年慈濟不斷帶動環保,如今環保已是全球重要的議題;現在既然知道如何保護地球,就要推動茹素。

不一定吃肉才會有營養,克服欲念也是修行。四大不調來自於人類共業,大家生活隨心所欲,沒有考慮後果。現代購物很便利,人們習慣消費,看到別人買了新的物品,自己即使沒有需要也想跟進,只為滿足欲念,汰舊換新,囤積愈來愈多。

社會物資過剩,有時候環保站會收到整套的瓷器餐具,甚至還沒開封,連同漂亮的包裝就丟棄;還有尚未撕去吊牌的全新衣物,不拿來回收就沒辦法再買新衣服;若是搬家或者是重新裝修,就把還能用的家具全部捨出。

氣候變遷極端,過去我常說「來不及」,現在是「不能等」了。從臺東、屏東、高雄、臺南行腳一路走來,每一站都更懇切,聲聲呼籲,「如是我聞,如是我知,如是我識,如是我行」,錯誤的事情該止即止,利益人群的事情該行即行,不要迷失在其中,一迷就會背道而馳,自作自受;也不要浪費任何一秒鐘,改往修來,及時把握當下,做就對了。

我每年每天都有三個心願:淨化人心、社會祥和、天下無災。淨化人心,要做好人間的環保、人心的環保,將煩惱清出去,讓心靈永遠是一片清淨,最有價值的寶藏收藏進來。什麼是最有價值的?生命中最珍貴的就是做好事。

當人間有需要、社區有需要,我們有這分心、也有力量去投入,讓人人安穩,自己也會感覺放心。世間每個人都有應盡的責任,付出無所求,對自己負責;真正做到了自己發的願,這就是法喜。

感恩每天的平安,要珍惜時間,愛護空間,把握因緣積善造福,讓家家有餘慶;祝福大家新年諸事如意,日日吉祥,菩薩道上共精進!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