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627期
2019-02-01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新訊
  特別報導
  靜思精舍生活禪
  親師生‧坦白話
  慈善臺灣
  助人線上
  阿板薰法香
  厝邊好朋友
  老人沒問題
  志工人物誌‧臺南
  志工人物誌‧屏東
  志工人物誌‧臺中
  真情映象
  健康百寶箱
  特別報導
  聞思修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最美的笑容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627期
  播善種的人生方向

新年伊始,慈濟斗六診所升格改制為斗六慈濟醫院,正式揭牌啟業,成為臺灣第七座慈濟醫院。證嚴上人親臨主持揭幕儀式,感恩醫師們視病如親,也感念慈濟人的護持。

自大林慈濟醫院創立,慈濟醫療志業在全臺人口最老化的雲嘉地區,已深耕近二十年。儘管斗六市與大林慈院僅需半小時的車程,但因就診病患多是年長者,上人不忍他們勞苦奔波,大林慈院啟業之際,就慈示在斗六市設門診部。

從本期特別報導中可見,斗六診所長年有大林慈濟醫院做後盾,不僅成為鄰近雲林、南投縣市的醫療據點,許多重症患者也來此求助。然而,診所的醫療層級有限,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難以展開,慈濟因此回應地方需求,整建擴充,診所通過升級為醫院。

以往,斗六診所即是慈濟投入偏鄉醫療的據點,醫護人員到無醫村進行義診與衛教。如今也將順應社會趨勢,發展社區型長照。在去年發生的八二三熱帶低壓水患中,全臺的慈濟醫療團隊駐守災區,且隨志工到家戶提供災難醫療服務。在地的守護網絡得以展開,有賴平時的長期耕耘。

時間能夠成就一切,凡事無須計較,卻務必與時間計較。善念需發為行動,把握分秒,才能累積利益人群的善業。

上人去歲以來多次提及,莫忘二十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。那年國際災難頻傳,慈濟志工上街為土耳其大地震賑災勸募,曾受「只救國外、不救臺灣」的誤解。未幾中臺灣遭受地牛翻身重創,國際上多支救難隊前來協助救援,民眾也自發性地集結人力、物力,撫慰幫助受難鄉親。

那分互助互愛的感染力,催發出如《法華經》所言「菩薩從地涌出」的動人情景。慈濟不僅建立了明確的重大災難救災模式,也援建重災區五十一所的中小學。一位當年的受災學童如今回到母校任教,他認為,最好的教材是人生的體驗,將教導孩子懂得感恩與回饋。

九二一地震後從地涌出善念善行,許多人在剎那當下的發心,也形成日後守護生命的磐石。可見「啟善因,播善種」何其重要,這是我們歲歲年年需發願的人生方向。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