診所升格 照護升級 斗六慈濟醫院啟業揭牌
撰文‧葉子豪 攝影‧顏霖沼

大林慈濟醫院斗六診所啟業十五年來,
服務將近兩百七十八萬人次,
門診病人的疾病嚴重度甚至接近醫學中心;
回應地方醫療需求,更上一層樓,
申請改制為斗六慈濟醫院,今年元月揭牌啟業!
二○一九年元月五日,豔陽高照,大紅布幔洋溢著喜氣,「請揭牌!」掌聲中,證嚴上人與雲林縣長張麗善、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林俊龍等人拉下布幔,「佛教斗六慈濟醫院」昂然顯現,宣告「慈濟斗六診所」更上層樓,臺灣第七座慈濟醫院,正式誕生!
從診所升格改制的斗六慈濟醫院,由原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瑞騰擔任院長;憑藉大林慈濟醫院做後盾,提供更完整的門診服務,新增骨科、泌尿科、耳鼻喉科、整形外科及一般外科等門診手術;院內三十張病床,也將在通過衛生單位進一步審查後,陸續開放使用,讓鄉親就近獲得良好照護。
大林慈院品質獲信任
二○○三年大林慈濟醫院附設斗六門診部啟業,二○一三年更名斗六診所,是全臺灣最大的單一院區診所,十五年來總共看診將近兩百七十八萬人次。
不同於巷弄之間、一名醫師「單槍匹馬」即可執業的小型診所,斗六診所設有內科、外科、其他科系三大類,超過二十個科別,除了沒有住院病房,檢查、開藥等醫療作為比照診所之外,門診品質幾乎與大林慈濟醫院無異,也因此雲林鄉親向來把它當醫院看待,許多重症患者也到那裏求助。
斗六診所贏得在地人信賴,但每當病人要住院、動手術或領用較特殊的藥物,仍須轉到區域醫院等級的大林慈濟醫院。
林俊龍執行長從醫療分級的角度,說明升格醫院的意義所在:「診所只能做門診的工作,處理比較輕的病症;較嚴重的情況,需要進一步檢查及治療,門診就沒有辦法做。」
簡瑞騰院長也說明,斗六診所的服務,不管質或量都已達到一定程度,病人的「疾病嚴重度」(CMI)甚至接近某些醫學中心。因此即使醫療大環境不佳,仍逆勢將診所申請改制為醫院,改制後檢驗、檢查、用藥等各項服務均能大幅提升。
 |
斗六診所升格醫院,在地鄉親樂觀其成,院長簡瑞騰(左三)的老病友阿嬤特地前來慶祝,證嚴上人及雲林縣長張麗善(左四)也給予祝福。
|
預防醫療的有力後援
斗六診所當年承接自興建中的斗六漢鎮醫院。出身雲林縣虎尾鎮的林漢鎮醫師,早年在高雄執業,後來想要回饋故鄉,於是在斗六市雲林路二段的精華地段購地興建醫院。
因為不熟悉建築、土地法令,醫院的建設一波三折,當相關的工程、行政作業還在進行,林醫師就積勞成疾抱憾往生,徒留未完工的大樓硬體。身為慈濟斗六診所「建院元老」的行政主管張立功感恩地說:「之前有廠商想要購買這棟建物,但林醫師的夫人覺得,先生遺願要建設醫院,所以他們不做工商業用途。慈濟和她接觸,表達作為大林慈濟醫院附設斗六門診部的用意,她就答應了。」
在建築專業志工陳訓源等熱心人士奔走、聯繫下,林醫師的家屬將「漢鎮醫院」建物與土地售予慈濟改作門診部,老醫師回饋故鄉、遺愛人間的心願,終獲實現。
張立功表示,慈濟在斗六有這樣一個據點是非常重要的,它是雲林偏鄉社區醫療的有力後援。「自二○○四年開始,我們推動『大愛小蜜蜂』行動,選定廟口、村里活動中心,由志工去請鄉親來接受B、C型肝炎、三高疾病篩檢,預防重於治療。」
在斗六診所穩健發展的同時,也向主管機關遞交了「診所升格醫院」申請案。「一般都是醫院做不好收掉,或是變診所,他們說很少看見診所變醫院的案子,也沒有承辦經驗。」張立功說,要感恩雲林縣衛生局協助行政程序,健保署也在同一療程及連續處方箋的延續方面幫了大忙,才能成就好事。
守護臺灣最老的兩縣
申請升格的同時,「脫胎換骨」的改建工程也一併進行。在為期一年的工期中,斗六診所一邊看診服務病人,一邊整修建築物,增添必要的設施,把診所硬體水準提升到更高的醫院等級。
「設個病房,放幾張病床,就這麼簡單嗎?不,我們從一樓到五樓,地下室挖溝做污水排放管,天花板全部掀開裝消防灑水設施,可以說是天翻地覆。」院長簡瑞騰以「新衫好裁,舊衫難改」的俗語,形容整修過程的繁複。
「也不是把招牌從診所換成醫院就好了。我要求同仁也要改變心態,教育訓練水準要提升。而且還要把斗六醫院變成社區的道場,病人到此不只是看病醫病,我們還要將慈濟正能量帶給他們!」
三十三年前,證嚴上人以不忍病苦的悲心推動醫療志業,在花蓮建成第一座慈濟醫院。而今,雲林斗六慈濟醫院與嘉義縣北邊的大林慈濟醫院分工合作,守護雲嘉這兩個全臺「最老」、最需要醫療照顧的縣份,醫療同仁與志工夥伴將秉持同樣的師志,努力醫病、醫人更醫心。
(資料提供/謝明芳、張菊芬、黃小娟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