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慈濟月刊第627期
2019-02-01
  靜思晨語
  社論
  心靈交流道
  無盡藏
  新訊
  特別報導
  靜思精舍生活禪
  親師生‧坦白話
  慈善臺灣
  助人線上
  阿板薰法香
  厝邊好朋友
  老人沒問題
  志工人物誌‧臺南
  志工人物誌‧屏東
  志工人物誌‧臺中
  真情映象
  健康百寶箱
  特別報導
  聞思修
  百川歸海
  衲履足跡
  最美的笑容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月刊 / 第627期
  十二月十一至十二日 聞、思、修

12.11~12《農十一月‧初五至初六》

【靜思小語】聞法能力行,才有所得;否則空有學識,空過時日。

慈濟環保起點在臺灣

近日有一則新聞報導,巴西有一頭未滿三歲的小牛,體重合乎宰殺標準而提早被農場飼主送進屠宰場。小牛被送上貨車運往牛市,途中躁動而衝下貨車,跑進叢林,消失不見。

警消人員追捕,小牛往海灘奔去,最後竟往愈來愈深的海域走去,不斷掙脫、躲避人類的營救。最後,小牛轉頭往回看了一眼後,便被海浪淹沒,溺斃於海水中。警消人員事後感嘆地說:「牠好像知道自己的結局,不願再相信人類,執意要往前走,逃離人類。」

十一日志工早會,上人提起這則報導,深為感嘆:「牛對人類失望,不信賴人,知道最終還是要被人類殺死,不如自行了結,實在很悲哀。所有的生靈都有求生的欲望,意識、覺性都是一樣的,有苦有樂也有愛恨;人是萬物之靈,庇護動物是理所當然;動物並非供應人的口欲而生,要發揮愛心尊重生命。」

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(FAO)在二○一六年的牲畜年產量統計,每秒鐘全球有兩千三百

五十二隻牲畜被殺;換算下來,全球一日要宰殺兩億三百多萬隻動物。

上人嘆道,每天有這麼多生命因為人的口欲而消亡,人因口欲而造殺業,也因為人的口欲飼養大量牲畜,致使大地受破壞、空氣受污染。「面對全球暖化,守護大地與人體健康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素食;從葷轉素,只要轉變觀念和生活習慣就可以做到。」

慈濟團隊十二月參加於波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(COP24),志工分享慈濟環保推動方法與成果,也透過影像向各國代表展示臺灣有許多高齡環保志工,不願意因為年紀大就退休在家、無事可做,仍然天天到環保站勞動付出,很感恩還能對大地、為人群有貢獻,而且信念堅定,「做就對了」。

「現在全球有十六個國家地區的慈濟志工就地推展環保,學習臺灣環保志工的精神與做法。臺灣是慈濟環保的起點,我們做到了,就能帶動這麼多國家地區的人;只要用誠實的心、發揮無私的愛,就可以庇護天下眾生。」

靜思法脈的精神中心

十二日,慈濟功德會董事會,上人開示,慈濟從「功德會」起步,當時是日存五毛錢的「克難慈濟功德會」,也是慈濟精神的起點。跟著自己修行的出家弟子不以做法會維持常住生活,農曆每個月二十四日的藥師法會,是為捐款做慈善的會員大德祝福。

克難慈濟功德會在普明寺創立,三年後靜思精舍建設完成,常住終於有一個安穩的修行居處,靜思法脈從此穩定延展。「當時要為精舍申請寺廟登記,就寫出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文化這四項,從一開始就立定了四大志業的方向。」上人談到以「功德會」的名稱做慈善,直到為了建花蓮慈濟醫院,依法規須以基金會提出申請,才因此成立慈濟基金會。慈善、醫療、教育、人文,一道道的門應社會所需而開啟,雖然四大志業各有運作系統,但都是起源於功德會,共同的法源在靜思。

法脈是精神理念,宗門的力量來自委員、會員。上人強調靜思精舍的常住師父與清修士都在法脈的精神中心,從中心把法脈精神輸送到慈濟宗門。清修士雖然沒有現出家相,但是立志出離小家庭,為佛教、為眾生而全然奉獻,也是靜思精舍的成員,更是慈濟大家庭的一員,要參與這個家庭的事務,讓自己的生命飽滿。

上人說,清修士有義務與責任要傳法,法脈的脈絡要通暢,如同一棵樹從樹根、樹幹到枝葉,養分與水分輸送無礙;清修士在四大志業中具有宗教師超然、純潔、神聖的形象,用清淨心為人間付出、度化眾生。

「慈濟是集合社會大眾的力量,為社會所需而做建設,在社會上建立了無私大愛的精神能量。如果缺少這分能量,精神不扎實,力量很快就分散了。師父們與清修士要帶動、凝聚慈濟人,不讓精神鬆散,才能不斷地接引人。」

播種人還需有耕耘者

與志業體主管談及文史彙編和人才招募,上人表示,聽話要聽「真實話」,所謂「真實話」就是真正做過以後的經驗談,聽的人要好好思考,是否能發心並且身體力行?無論是去招呼人、接引人,或是做紀錄、寫文章,都要「如是我聞、如是我思、如是我修」,聞法能實用,才能真正有所得。

「佛法的精神不只是內修自利,出家修行要不怕辛苦,承擔起『為佛教,為眾生』的責任。當播種人,我很盡心,接下來還需要有耕耘者,用這一代播種之後收穫的種子再去播種,一環一環連連接接,這叫作傳承。有心要傳承,一定要了解法的源頭,最初的人是用什麼精神,如何落實,這也是知、識、行,同樣也在聞、思、修。」

上人表示,現在的時代重視論述,論述固然重要,但是要將理論內化為精神理念,知而能行,否則只是空過時日。

「教育普及,大家學歷高,只要有文思,真正有投入,就有辦法書寫論述;只怕沒有認真思考,也沒有用心思慮,聽聞了許多理論卻沒有力行,真的是空有學識。只希望有心投入的年輕人,就算沒辦法寫、沒辦法做,至少也要有修行者的品格、生活規律,用己身言行傳法脈。」

上人說,彙編慈濟文史,不能只注重師父的「衲履足跡」,慈濟事都是慈濟人做出來的,每一位委員、慈誠的足跡更重要,各區人文真善美志工整理的資料更寶貴。「志工為慈濟盡此生而付出,要好好留存這群人的歷史足跡,而且整理成書籍出版,表達慈濟對志工的感恩回饋。」

「慈濟人真實行、認真做,這種新聞不聳動,一般媒體也不願意報導,這是現在的社會常態;不過不論社會大眾是否重視,我們自己要做好,所期待的是真誠的報導,不只是在電子媒體上呈現,要實體化、編輯成書。」

 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