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灸的聯想
口述/林郁甯(花蓮慈濟醫院中醫針傷科主任)
在學期間,知道針灸是透過經絡系統調整身體的氣血,產生氣血平衡作用,以改善身體的不適。譬如,病患右邊肩膀痛,我會在右邊肩膀附近和右肩所經過的經絡上扎針。一開始這樣扎,感覺很有效;可是久了,效果卻不顯著。
我以為是自己剛執業,經驗不足,所以效果不好。可是長久下來,效果還是沒有出現,我很困擾,回家後一直反覆思考,也把中醫的書再拿出來看。回想中醫的理論,突然在腦海裏閃過「這和『慈濟志工在各地救災行善』似乎很像」的念頭。
如果把右邊的肩膀當成一個災區,當它產生急難災害,那麼肩膀裏的器官組織不就像受災民眾?若在右邊的肩膀扎針,就像是要受災民眾自立自強,自己想辦法,自然效果不好。如果像志工以強健的體魄和膚慰心靈的智慧,從世界各地帶著救援物資到達災區,就能很快安撫災民,給予需要的物資和食、衣、住、行,甚至長期關懷,受災民眾便可以慢慢堅強起來。有朝一日,他們的生活恢復了,還可能發揮良能和善心再去幫助別人。
針灸的效果很快,就像慈濟的動員能力一樣。人的經絡有十二條,慈濟的四大志業、八大法印就如同一個經絡系統,各地分會就像穴道,裏面有很多師兄、師姊;師兄就像是氣和陽,師姊就像是血和陰,他們帶著物資去救災,就好像中醫對病人的調解平衡,把氣血和營養帶過去,做一個調節。
從此之後,我的治療方式改變了。右邊的肩膀痛,我不再扎右肩或右手,改扎耳朵、左肩、左手,這些都是好地方,能快速透過經絡系統把氣血和營養帶到需要治療的右肩,產生調節作用。這比只治療右肩的效果更好。
小毛病就像小災區,復原的時間很快;大疾病就像大災區,需要的時間比較久。這時病人需要耐心地持續治療,而醫師要用堅定的語氣和膚慰的心情,給予病人信心,等生病的地方強化起來,便能付出良能,去照顧身體的其他地方。
把這個概念用在人身上,就身心均安;用在社會上,就像慈濟志業在幫助社會大眾,使社會祥和少災難。
(李如玉整理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