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智社區
口述/沈裕智(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)
臺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。隨著人的年紀愈來愈大,全身器官逐漸退化,包括大腦也會萎縮。精神科裏常常看到腦部退化,記憶力衰退、失智的病人。
有一天門診,上、下午各來了一對母女,兩個媽媽都是失智症患者。
早上那對母女,女兒邊哭邊說,媽媽經常忘記自己吃過飯,到處向鄰居抱怨:「我女兒真不孝,都不給我飯吃,害我肚子都扁扁的。我一個人要帶四個小孩,辛苦把他們拉拔長大,老了之後居然是這個樣子……」
女兒說,她除了三餐,還特別準備點心給媽媽吃,卻遭到鄰居誤解,實在是很難過。因此,將媽媽帶來看診,希望能改善媽媽的問題。
下午這對母女,女兒也哭,但哭的原因不太一樣。她的媽媽退化得更嚴重,我問媽媽:「今天陪你來的人是誰?」她看著女兒,真的想了好久,還是叫不出名字來。
不過,後來媽媽說了一句話:「我不認識她啦!不過,這個人真的對我很好,很照顧我。」女兒感動得哭泣,媽媽雖然不認得她,但她的付出,媽媽感受到了。
花蓮慈院的輕安居,有四十間病房可以收治失智老人,也累積了十幾年的經驗。在院方支持下,我們向衛福部申請了一個計畫,將輕安居照顧老人失智的經驗帶到鳳林鎮,成立了「樂智社區」。每週兩天在那裏舉辦活動,深入社區找出這些記憶力退化的老人家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給予照護指導與需要的協助。
上個月我們辦了一系列的「失智症月」活動,幾乎每週六、日都往社區跑。參與計畫的兩位護理長,幾乎每週都帶著孩子一起投入。小孩會幫忙會場布置、引導接待、操作機器播放影片等,對我們幫助很大。
我問護理長:「小孩子週末都來這裏,沒有放假,會不會太辛苦?」她回答:「我就是要讓孩子看媽媽怎麼照顧老人,以後我們老了,孩子才會懂得如何照顧長輩。」真的很有智慧。
除了兩位護理長,還要感恩鳳林地區志工的全力支持。有時要去長者家裏,志工們都很熱心帶路,讓我們能順利進行家訪。
(林伶俐、黃玉櫻整理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