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同照護
口述/蔡立平(臺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任)
一位十歲的小女孩,一年前因肚子痛到其他醫院就診,檢查發現罹患第一型糖尿病,必須終身施打胰島素。家屬難以接受孩子年紀這麼小就得糖尿病,一輩子要打針治療的事實,因此一年來都沒有讓她打胰島素,幸好病情沒有惡化。
最近兩個月,媽媽發現她體重掉了六、七公斤,莫名其妙瘦了一圈,才懷疑是不是糖尿病發作。孩子來到臺北慈院,一驗血糖值高達五百,一定要立即控制,於是透過急診轉介到我手上。
正常人體會將吃進體內的澱粉分解,轉換為供給身體能量的葡萄糖,再藉由胰島素幫助細胞吸收。第一型糖尿病患因缺乏胰島素,全身細胞得不到葡萄糖之下,只好使用脂肪酸、胺基酸等當燃料,造成酮酸堆積。我擔心孩子會有酮酸中毒現象,所幸檢驗後沒有,便忙著安排小女孩住院。
當天內科滿床,小兒科又沒有專門照顧糖尿病的團隊。我打電話給新陳代謝科胡雅惠醫師,安排孩子住兒科病房,並請她和我共同照顧病人。
那天胡醫師正在看門診,下診已是晚上七點,她趕來看這個小病人,與家長前後談了一個多小時,詳細解說治療方式後,才去幼兒園接女兒。第二天到醫院,聽護理師說,胡醫師接了女兒後又回到醫院,細心衛教說明,近晚間十點才離開。
住院四天後,孩子血糖控制下來,媽媽也掌握了照顧的知識,可以回家了。胡醫師擔心媽媽回家後,沒有持續幫孩子打胰島素,又花了一個多小時,確定各項照護細節,甚至和她交換通訊帳號,表示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傳訊息詢問,才讓小女孩出院。
那幾天我一直看著胡醫師如何照顧小病人。在她身上,看到一個醫師的認真、負責和熱情。在此要特別感謝她,這樣一位用心服務病人的好醫師。
(張玲菁、黃玉櫻整理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