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遇見更好的自己
2015-05
  改變社會的靜默力量
  愛讓明天更好
  人心不能降伏,要啟發
  堅持,就會看到希望
  找回生命陽光
  不勞碌,很歡喜
  護大地,環保要持續
  跨進愛之門
  一分學習,一分收穫
  世界需要善循環
  服務人,比被服務有福
  就是愛做「傻事」
  真正的富足
  善力,不是來自錢
  以心為墨
  正視擁有,莫嘆失去
  作別人生命中的貴人
  開啟心的力量
  眾力成就不凡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道侶叢書 / 遇見更好的自己
  愛讓明天更好
◎陳美羿

陳霆,一九六九年生
演藝人員
慈濟藝人聯誼會發起人
 
我相信小花開滿地,
也可以成為一個美麗的花園;
只要持續做對的事,
明天一定會更好。

 

三十五歲前,我的人生是荒謬、跌跌撞撞的;三十六歲後,我的人生是踏實而美麗的。

那一年,我失業、失戀,痛苦焦慮,幾近崩潰。五月,還衝動得想要結束生命,一了百了;是父母憂心的眼神,讓我不忍。「待業」到了十月,一個意外通告,徹底翻轉了我的人生。

大愛電視臺來找我演大愛劇場《雲彩飛揚》,我不曾接觸慈濟,讀完劇本後,心中充滿質疑,直覺「揚善」得太過分。

演完《雲彩飛揚》,第二檔戲《阿母醒來吧》讓我覺得更離譜、更誇張——哪有媽媽被撞成近乎植物人,爸爸和四個兒女非但原諒肇事者,還和他成為朋友,帶領他學佛;之後,全家還捐出一百萬元給慈濟。天底下怎可能有這種事!

半年後到高雄出外景,見到「阿母」本尊及她的家人,才被懾伏住。「阿母」頭纏紗布,口齒不清,卻誠懇熱情地招呼大家。我大大地嚇一跳——這一切都是真的!原來沒發生在自己身上的,不代表它不存在。

 
***

接觸了慈濟,也認識了幾位慈濟人。其中一位是蔡佩珊師姊,她常邀我去當志工——教我在一堆垃圾中分類出有用的資源。開玩笑!我是「明星」耶!但我敢怒不敢言,只能忍臭忍累,半推半就地應付應付。心裏嘀咕:「太過分了!」

有一天,她又打電話給我,邀我去花蓮當志工。一般我會回應:請跟我的經紀人聯絡;意思是要先「喬」好多少錢的通告費,我才出門。心想,去慈濟就不必太計較,有個紅包拿就可以了。想不到她聽見我答應了,竟然說:「那我要先跟你收一千塊的車票錢。」害我差點昏倒。

乖乖交了車錢,當然「紅包」也不會有了。到了花蓮,我才知道,所有的慈濟志工,不管到哪裏,一切開銷都要自掏腰包。

我從質疑、抗拒、不信,到折服、感恩。我在慈濟點點滴滴學習,隨和、不抱怨;我的演出機會多了,片酬也漲了,因為我是很樂於配合的人,劇組當然也樂於找我合作。

二○○三年,我完成培訓,受證成為慈濟委員,法號本戟。

如願以償穿上「藍天白雲」制服後,我學會把焦點從自己身上拿掉,不再一天到晚想著我要什麼。放下對物質名利、男女感情的貪求,試著改變自己,過起知足、輕安、利他的生活。

然而,演藝圈的特殊生態,一度讓我面臨了事業與志業兩難的衝突。

慈濟的生活是我要的,可是我的外在打扮常與慈濟形象不符。以「三千煩惱絲」為例,曾經為了連戲,我必須維持一頭「玉米鬚」髮型,直到拍攝告一段落,卻因此在慈濟活動中,常被大家「關心」。

演藝人員高度不確定的生活,也讓我難以承擔社區活動。往往一通電話、一封簡訊傳來,就得趕赴拍片現場粉墨登場;就算通告突然取消或改期,也得像值班的消防隊員一般,守在家中不得遠離。

我在慈濟十多年,想要「離開」不下五次。我知道一切的指正都是出於好意,不過接連而來的挫折,難免令我生起退轉心;好在蔡佩珊師姊想方設法,才讓這分善緣得以維繫。

「師父要我們做志工,不是只在慈濟團體裏做,而是要帶著慈濟精神四處做。」她的一席話,讓困擾許久的我茅塞頓開,決定乘著演戲的機會,接引演藝圈的朋友接觸慈濟。

在五光十色的演藝圈,不菸、不酒、不賭又茹素的我,就好像怪胎。開口閉口講慈濟,人家不一定接受,我就「做」給人家看;當藝人也可以如此簡單生活、知足常樂。

很多人對我好奇,如果他們願意了解,我很樂於分享慈濟小故事,甚至帶他們來慈濟看看。漸漸也接引了不少藝人來當志工,或培訓、受證;二○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,「慈濟藝人聯誼會」因緣成熟終於成立。

 
***

藝聯會成立後,許多參加過大愛劇場的演藝人員紛紛報名參加,目前約有近兩百位成員。

大家平常拍戲非常忙碌,我們還是規畫常態及非常態的活動,提供機會讓大家來當志工,有空的人就來參加,沒空的人不勉強。

位在臺北關渡的浩然敬老院,是我們每個月拜訪的地方,陪著長輩們唱歌、運動,傾聽他們說話,為他們按摩……老人開心,藝人朋友也開心。

林嘉俐失聰的母親去年過世,她在浩然遇見一位也是失聰的院友媽媽,便用手語和她溝通,讓那位院友高興得幾乎掉淚。

李璇姊說:「每次都做得『熱血沸騰』又開心。付出的同時,捨掉生活或工作中的煩惱,得到更多的自在。」

何曼寧總是默默地準備點心、茶水、洗杯子、洗碗盤。卸下藝人光環,她躲在背後,自喻為快樂的「吧檯女郎」。

到臺北慈濟醫院當一日志工,也是藝聯會每個月的固定行程。除了在醫院陽光大廳表演才藝外,也會到普通病房、加護病房、急診室服務。

李璇姊、尹昭德……都是固定班底,一直抗拒「穿制服」的馬國賢,來了一次以後,發願「全勤」。金鐘製作人陳慧玲除了當志工,還當「藝聯會」的「懿德媽媽」,每次都大包小包拎著點心、水果來慰勞。

許多人跟我說,來醫院當志工,看到病榻上的人,反觀健康的自己,都心生感恩,因此更勇於付出。

非常態的活動,只要有因緣,我們一定把握。在新莊樂生療養院那次活動,來了四十幾位藝人。看到爺爺、奶奶用殘缺蜷曲的雙手,努力地打著拍子,許多藝人都含著淚,哽咽得幾乎唱不出歌來。

歲末祝福時,證嚴法師曾期許地對我們說:「大醫王醫病,藝人們醫心。」因此,我們計畫巡迴慈濟各醫院。

二○一五年三月,「歡樂巴士」來到大林慈院。這一天,大廳擠滿病患、家屬、醫護人員和志工,藝人朋友使出渾身解數,歡唱許多耳熟能詳的「老歌」,大家都開心唱和,笑得闔不攏嘴。

之後,藝人分組由志工帶領到病房關懷。住院病人事先已得知消息,但是看到「從電視上跑出來」的人,還是驚喜萬分,有的還說:「我的病好了一大半啦!」

「分享」是最後的高潮,國際會議廳座無虛席,有空的病人家屬、醫護人員和志工都來看明星,藝人滿滿的心得,有笑又有淚。激昂的情緒延續到回程的車上,許多人都發願,下次還要來。甚至有人搶著要付車資:「不必分攤啦,這次讓我『花心(發心)』啦!」

雖然藝人拍戲、演出,時間都是不定的,但是我們用Line聯絡;高雄氣爆、復興航空空難,一發出訊息,有空的人就義不容辭換上慈濟制服去幫忙。

中秋節、重陽節……我們也會揪團去老人院、安養院和長輩、病友聯歡或膚慰。在慈濟的世界裏,有人療癒了憂鬱症,有人化解了多年的怨念,僅雯說:「靜思語改變了我不好的習氣,讓我愈變愈好。」

 
***

二○○三年年底伊朗大地震,我的情人節禮物就是一張用女友陳怡筠名義開的慈濟捐款收據。

年輕時,怡筠曾在電視臺才藝競賽節目中,獲得手語歌曲「五度五關」佳績,也曾在電視臺編舞,擔任戲劇演員。二○一一年初,慈濟推動「法譬如水」經藏演繹,我在經紀人大力護持下,硬是擠出空檔,自五月起加入排練,與怡筠一同投入經藏演繹。

短短數分鐘的演出,頗具警世意味。過去的自己,一直在庸庸碌碌地追求,想要的要不到,要到的留不久;現在我很清楚自己的人生要什麼。

怡筠演活了象徵「語四惡業」的邪惡精靈後,也窺見自己以往習而不察的心靈病毒。她說:「我一直覺得自己滿善良的,卻沒發現每當情緒來時,講話不留餘地,傷害家人而不自知。」經歷懺悔洗禮後,她經過見習、培訓、受證,我們成為真正的「菩薩道侶」。

我們擁有一對可愛的兒女:女兒名叫「羿慈」;兒子名叫「楷濟」。兒女的名字裏有「慈」和「濟」,為的是感恩慈濟。我帶著妻兒做志工、做環保,參與慈濟很多活動。我在岳家像個受寵的「兒子」,怡筠在夫家簡直就是個貼心的「女兒」。而在慈濟這個大家庭裏,則有更多真誠愛護我們的法親。

我們在慈濟的付出微不足道,但慈濟給我們的,卻是永無止境的學習和成長機會。過去前輩帶著我們做,現在換我們很有意識地帶新人進來做,大家一起為創造美好生活而努力。其實團隊也就是朋友圈真的很重要,因為可以相互鼓勵、彼此提醒,我們稱這些良師益友為「善知識」。

臺灣無以為寶,以善和愛為寶,這是美善的循環。我相信小花開滿地,也可以成為一個美麗的花園,我們是正能量的藝人,只要持續做對的事,明天一定會更好。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