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




神秀禪師——北宗禪之祖
  我讀《神秀禪師——北宗禪之祖》
  所有的修行,本質上都是工夫
  重尋神秀大師的法跡
  黎庶塗炭,少年熒陽請糧
  東山之法,盡在秀矣
  拜俗爭議,「威秀」登場
  融通天台、弘傳《楞伽》
  稟承東山法門
  望塵拜伏,日以萬數
  安史亂後,北宗漸衰
  《大乘無生方便門》
  觀心看淨、不住萬境
  嵩山普寂



人文志業首頁 / 慈濟道侶叢書 / 神秀禪師——北宗禪之祖
  我讀《神秀禪師——北宗禪之祖》
◎楊惠南(佛教學者、詩人、臺灣大學哲學系退休教授)

不久前,受贈了李明書先生的《六祖惠能——禪源曹溪》;沒想到,這幾天又拜讀他的另一巨著《神秀禪師——北宗禪之祖》之書稿。神秀和惠能都是禪宗五祖弘忍的弟子,前者是北宗漸禪的弘揚人,惠能則是南宗頓禪的開創者;一南一北,可謂是禪門瑰麗光輝的雙璧。

從歷史的成敗來說,惠能開創的南宗頓禪,獲得了後世參禪者的青睞;相對地,神秀的北宗迅速消失在禪宗史中。論者大都以惠能因為提倡了適合上上根器修習的「頓禪」,來詮釋南宗興盛的原因。然而,一個宗派的盛衰,其實原因很多,不能一概而論。法門的優劣固然是原因,其他諸如:安史之亂、會昌法難等政局的改變;安史之亂後,北方貴族文化衰落、南方平民文化興起;中國人不喜煩瑣、喜好簡易的民族性,乃至惠能弟子神會的強力批判北宗,都是北宗衰亡、南宗獨盛的原因。有關這些,李先生的大作,有選擇性地作了極為精彩的分析和解說。

李先生的大作,除了詳細介紹神秀的禪法之外,給人最深的印象是:他一再為神秀的禪法辯誣,以為神秀的禪法和惠能的禪法一樣優秀。更何況,惠能的禪法只適合上上根器者修習,但絕大部分的人都是中、下根器;神秀的禪法,才是這些芸芸眾生所適合修習的禪法。在這末法時期,神秀的禪法顯得特別殊勝。

更重要的是,從各種史料顯示,神秀的禪法才是真正繼承禪宗四祖道信,乃至五祖弘忍的禪法傳統。有關這點,筆者願意多贅言幾句:

神秀禪法的特色是「看心、看淨」、「不動、不起」。(這也是惠能《壇經》裡,所強力批判的禪法。)這一禪法,其實繼承了道信的禪法。《傳法寶紀》曾這樣描寫道信的禪法:

(道信)每勸門人曰:「努力勤坐,坐為根本。能坐三、五年,得一口食,塞飢瘡。即閉門坐,莫讀經,莫共人語。能如此者,久久堪用,如獮猴取栗中肉喫……。」

道信所強調的「坐」,不正是神秀的禪法嗎?不就是惠能在《壇經》裡所批判的「不動、不起」嗎?

而道信的「看心(看淨)」呢?《楞伽師資記》有這樣的記錄:

初學坐禪看心,獨坐一處。先端身正坐,寬衣解帶,放身縱體。自按摩七、八翻,令心腹中嗌氣出盡,即滔然得性清虛恬淨,身心調適然。安心神則窈窈冥冥,氣息清冷。徐徐歛心,神道清利,心地明淨。觀察不明,內外空淨,即心性寂滅。如其寂滅,則聖心顯矣。

這和神秀禪法的「看心、看淨」是很相近的。(詳下)

而神秀的師父——五祖弘忍呢?也是強調「不動、不起」乃至「看心、看淨」的「坐(禪)」。《楞伽師資記》這樣描寫弘忍的禪法:

爾坐時,平面端身正坐。寬放身心,盡空際遠看一字。自有次第:若初心人,攀緣多,且向心中看一字。證後坐時,狀若曠野中,迥處獨一高山,山上露地坐,四顧遠看,無有邊畔。坐時滿世界,寬放身心,住佛境界。清淨法身,無有邊畔,其狀亦如是。

其次,弘忍還提倡念佛法門,神秀也繼承了這一法門。《傳法寶紀》即說:「及忍、如、大通之世,則法門大啟,根機不擇,齊速念佛名,令淨心。」其中,忍即弘忍;如是弘忍的弟子法如;而大通則是神秀逝世後,朝廷給他的諡號。這一念佛法門,應該來自《文殊說般若經》。這從神秀和武則天之間的一段對話,可以看出來:

則天大聖皇帝問神秀禪師,曰:「所傳之法,誰家宗旨?」答曰:「稟蔪州東山法門。」問:「依何典誥?」答曰:「依《文殊說般若經》一行三昧。」則天曰:「若論修道,更不過東山法門。」以秀是忍門人,便成口實也。(《楞伽師資記》)

神秀自稱稟承「東山法門」。而東山法門,依上引《楞伽師資記》看來,應該是五祖弘忍所傳授的禪法。但依〈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.李知非略序〉看來,東山法門實為四祖道信的禪法:「蔪州東山道信禪師,遠近咸稱東山法門。」所以,神秀的禪法,實際上是透過五祖弘忍,直承四祖道信的禪法。

然而,道信的東山法門,所傳的是什麼禪法呢?《楞伽師資記》有這樣的記錄:

其(道)信禪師,再敞禪門,宇內流布。……依《楞伽經》「諸佛心第一」;又依《文殊說般若經》「一行三昧」,即念佛心是佛,妄念是凡夫。……欲入一行三昧,應處空閑,捨諸亂意,不取相貌,繫心一佛,專稱名字。隨佛方所,端身正向,能於一佛念念相續,即是念中,能見過去、未來、現在諸佛。

引文說到道信的禪法,來自《楞伽經》的「諸佛心第一」,以及《文殊說般若經》的「一行三昧」。前者是道信禪法的總綱,人人有佛心,體悟這點即是開悟解脫。而一行三昧則是實現這一總綱的具體方法。從這一具體的方法,可以看出道信禪法的特色。

然而,什麼是一行三昧呢?道信說,那是「繫心一佛,專稱名字」,最後則能見到三世諸佛的念佛法門。《文殊說般若經》說得更清楚:

文殊師利言:「世尊!云何名一行三昧?」佛言:「法界一相,繫緣法界,是名一行三昧。……如法界緣,不退不壞,不思議,無礙無相。善男子,善女人,欲入一行三昧,應處空閑,捨諸亂意,不取相貌,繫心一佛,專稱名字。隨佛方所,端身正向,能於一佛念念相續,即是念中,能見過去、未來、現在諸佛。」

這樣看來,一行三昧是體悟「法界一相」的念佛法門。而具體的念佛方法則是:在空閑、清靜的地方,端正地向著佛陀所在的地方,稱念祂的名字,最後得見三世諸佛。而這一念佛法門,由道信開始,最後被弘忍,乃至他的弟子法如、神秀所繼承。

神秀的禪法,既是來自道信、弘忍「不動、不起」乃至「看心、看淨」的念佛(一行三昧)法門,那麼,那是什麼樣的一種法門呢?我們可以透過下面的引文,看到神秀禪法的一些特色:

(神秀)問:「佛子!心湛然不動是沒?」(佛子)言:「淨。」(神秀問:)「佛子!諸佛如來有入道大方便,一念淨心,頓超佛地。」(神秀)和尚擊木,一時念佛。

(神秀)和尚言:「一切相總不得取。所以《金剛經》云: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。』看心若淨,名淨心地。莫卷縮身心。舒展身心,放曠遠看,平等盡虛空看。」

(神秀)和尚問言:「見何物?」佛子云:「一物不見。」(神秀)和尚言:「看淨,細細看。即用淨心眼,無邊無涯際遠看,無障礙看。」

(神秀)和尚問:「見何物?」(佛子)答:「一物不見。」(神秀)和尚言:「向前看,向後看,四維上下一時平等看,盡虛空看,長用淨心眼看。莫間斷,亦不限多少看。使得者,能身心調用無障礙。」(引自神秀《大乘無生方便門》)

神秀的這一禪法,其實和前引弘忍的「且向心中看一字」的進一步發展。弘忍的方法必須「看一字」,而神秀的方法則更加空靈,連一字也不看——「看淨」、「一物不見」。

神秀這一「看心、看淨」的禪法,有方法,有步驟,被惠能的徒弟神會批判為「漸禪」,是中、下根器者所修的禪法。但,這不正是末法時期的眾生,所最適合修習的禪法嗎?法門沒有優劣之分,只有適不適合修習的差別。

Bookmark and Share
 



Copyright © 2014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. All rights reserved.
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版權所有,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。 版權註記